中文看,看中文 > 历史军事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 75 章 【汉末三国人物志...

第 75 章 【汉末三国人物志...

推荐阅读: 穿成镶边女配的她们带球跑后大美人带崽要饭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修真界幼崽求生指南闲与仙人扫落花长央大王万万不可!直播被剧透历史的千古一帝,今天也很尴尬穿成帝王的心腹大患凤凰骨[重生]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千山青黛被首座抛弃之后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在修真界疯狂吃瓜龙岛上的男妈妈朕偏要死[穿书]世子她有上亿负债天命在我嫁给铁哥们

【曹嵩是怎么死的,陈寿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只简短地表示“为陶谦所害”,曹操从此“志在复仇东伐”。

裴松之后来为其作注的时候,补录了世语和吴书的叙述:

前者说是陶谦本人秘密命令属下去拘捕曹嵩,曹嵩以为来者是曹操的属下没有防备,于是全家被害,阖门皆死。

后者说陶谦其实是清白的,他被曹操打服了准备老老实实送人老太爷离开,结果护送的部将看见曹嵩做了那么多年高官积累下来的家底财帛动人心,所以私人谋财害命,曹操因此归罪陶谦没挑好人。

怎么说呢,这两则说法中出现的人都不一样,还因为位卑职低再加上岁月流逝,史料本就稀少,所以很难说坚定不移地全然采用某一方的论点。】

曹·当事人·但是其实也不知道具体事件经过·操:……

心情有点复杂,他其实最后也只接到了父亲为人所害的消息,具体的经过却也因为阖家被灭而支离破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与陶谦脱不离干系。

但是史书因此都语焉不详,甚至要求诸与其他——世语是何书他尚且不知,后面吴书却肯定实打实是东吴士人的手笔了。

这可信度……要不然他在下次父亲忌日的时候,为他重新写篇诔文吧……

纵然他知道的也不是全部,总比这两本说的更接近事实些。

曹操默默做了决定,心里甚至都开始组织一些语句。

然后天幕就为他揭秘,他从书名上没办法判断的世语,是什么类型的作品了。

【特别是世说新语本质上是一本知名轶事小说集,其中夹带了大量南北朝士人对于魏晋胡编乱造的段子谣言。

比如著名的甚至曾经上过小学课本的曹丕让曹植做七步诗,要不然就弄死他,曹丕毒酒杀曹彰等等各种莫名洗脑但是可信度很低的言论,以至于我看它说些什么都得考虑再三。

……曹子桓,这么看,你是真的凄惨啊。】

“?兄弟阋墙吗这是?”

孙权听着就有点来劲,戏谑着挑起了眉,颇有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精神,开口便是不加遮掩的嬉笑之意。

孙权:多来点,孤爱看!

“既然都是轶事小说家之言了。”

周瑜在旁边看着他这兴致勃勃的模样,倒是有几分好笑的无奈:“真相肯定不是如此。主公当笑话看看也就罢休吧。”

但孙权却正色起来,对着周瑜这番言论摇了摇头。

“纵然是小说家之言,可是毕竟无风不起浪。”长于揣度人心的吴主对着辅臣发问:“谣言之所以广为流传,其背后难道不该有符合大众眼中的逻辑之处吗?”

“曹彰肯定死了,死在曹丕上位之后,而曹丕与那曹植的关系,肯定也有极度紧张的时刻。”

他微眯起眼,随手搭在案几上的手指有一搭没一搭跟着心中的思绪敲击着,入神地喃喃自语。

“若是没有什么足够深刻的矛盾,怎么可能无端传出这样的流言?曹丕,他是曹孟德的次子,在他看重的长子死后,眼下居长,对吗?”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以周公瑾的才智,又如何才能不解孙权的未尽之言?

于是他接上了话头:“看来曹公的继承人之位,未来还有一段波折。”

孙权默然,忍不住回想上一次天幕的发言,一时之间竟然多了几分与曹操感同身受的心痛,神情恹恹下去。

这确实不难理解,自己多年耗尽心血精心培养出来的继承人,猝不及防地就撒手人寰,徒留下他心都碎了的老父亲来面对被摧毁了的局势,匆匆忙忙在剩下的人选中挑出个较好的人来。

怎么可能不徒增风波呢?

曹操:所以未来继位的是子桓,他小子把文扣下了是吧?

自己的儿子脾性如何,曹操自信还是有几分把握的。先前不确定自己还是坚持让曹丕上位,如今得到了天幕的认可,他瞬间敢断定,那文帝的谥号必然是被儿子给留下自用了。

面无表情的丞相拳头一紧,尽管儿子未来各种被编排残害兄弟确实有几分可怜,但是对待曹丕向来是个严父的曹操也没生出什么彻底的怜子之情来。

孙权揣度出来的东西,他心下也能剖析出几分。但是比起代入其中“多愁善感”的吴主,心肠更为冷硬的年长者只是恨铁不成钢的冷哼:

对和自己有夺嫡行径的弟弟耿耿于怀是吧?是不是还因此对他父亲心里有所怨怼啊?

没上位的时候不能表现得比他弟弟全方位的优秀,上位之后又不能把面子工程做好,让大家以为他是心胸宽阔圣明之君,甚至能生出谣言来。

那么还委屈什么委屈!回去就给他多加课业!

——话是这么说,他心里也是彻底熄了考察一下别的儿子,看看能不能超过曹丕的心思。

【而吴书是韦曜,或者说韦昭所作,我知道大家肯定不认识他,在这里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他原名是韦昭,韦曜这个称呼,应该是晋朝人为避讳司马昭而改,是一个称得上贯穿了整个东吴始末的人物。

最早在孙权麾下出仕,担任丞相掾史,后来任太子中庶子,辅佐孙权第二任太子孙和。】

上一个视频没被解开的疑惑,此时等到了缺少的那块拼图。

孙和,他的第二任太子吗?那么孙皓应该是他的儿子,这样在继承序列中才称得上靠前,被迎立为新帝也有几分合理。

可是孙权皱起了眉,还是感觉自己未来的继承人局面一片迷雾之中。

为什么孙和没有当上皇帝,为什么最后他挑了稚子继位?

一切对于此刻的他来说,太多的谜团了。

曹操&刘备:所以之后那个摘桃子的晋,姓氏是司马?

这个姓氏可太平地炸起一声惊雷了——因为太独特了,复姓的重复概率可没那么大,再加上能够代替他们三方,现下最起码肯定都得发家了。

曹操:……他几年前才征辟的司马懿。

他还把司马懿放在曹丕旁边啊!他两关系还称得上不错啊!

以曹丞相的城府,突然明白未来那晋朝的发家史之后,也是猝不及防快要心肌梗死的程度。

这豺狼虎豹,原来是他自己引进门来的。

【孙和被废后,韦昭转黄门侍郎——我知道大家因为黄门一词联想到了宦官,但是这个职位实际上和宦官没什么关系,主要负责对接尚书令,可以出入禁中,非皇帝近臣不能担任,是很关要的职位。

能当上这样的官职,他应该是孙权后期比较信任的近臣派系,因此孙亮登基之后,被孙权钦定的真·辅政大臣诸葛恪才会推荐他担任太史令开始修吴书。

嗯……怎么说呢,你们诸葛家的人,难道真的都很擅长被托孤吗?蜀汉有葛亮,东吴这边葛瑾死的太早了,于是孙权就拜托给了他儿子。

——你别说,我甚至都合理怀疑,孙权是因为看隔壁蜀汉葛亮那忠心耿耿的模样,才对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帮着带大的诸葛恪那么偏爱式的信重,流水的太子铁打的辅臣。

虽然确实没看错人也是了,诸葛恪辅政那段时间是真的念念不忘继承他家大皇帝一统天下的志向坚持北伐。

简直一款侄子像叔,你们诸葛家都是不忘先主北伐人!】

诸葛亮:……

本来不动如山风姿清雅的谋士,此刻欲言又止,脸上复杂的神色怎么也遮掩不住。

你这么调侃,总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可是细品好像确实是在夸他们诸葛家赤胆忠心……

“……亮也算不负主公所托了。”

于是最后,他叹了一口气,对着旁边刘备有点动容的眼睛,脸上露出一个欣慰的笑来。

“葛——子瑜怎么会……”

孙权的称呼在心神激荡不稳之下,都差点被天幕奇怪的简称带偏。

他当然知道自己信重的臣子都比自己来得年长,走在自己前头没办法担当托孤重任也属平常。

可是一时之间被他潜意识回避的问题暴露在面前,他还是忍不住心绪难平。

更何况“并且,循儿呢?胤儿呢?他们怎么都没有出现?”

他当然会因为诸葛瑾而偏爱他儿子诸葛恪啊,但是周循和周胤怎么可能不被他托付重任?他们可是周瑜的儿子啊!

他怎么可能不偏爱他们两个!尤其是周循那么像公瑾!

“可能只是天幕不曾提及而已,”周瑜倒比他来得乐观,他相信孙权与他之间的君臣情谊,没什么好为自己儿孙担忧的,甚至反过来开始劝孙权:“并且胤儿一向被你们宠溺过头了,未来没什么大的出息我都不会觉得奇怪。”

孙权:……可是那是你儿子,我宠他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啊……

他就是很喜欢和小孩相处啊!

【孙休上台后,让他担任中书郎、博士祭酒,继续审核校对各种书籍——差不多文化/部长吧,本来还想让他当侍讲,被张布那个我们之前吐槽过没什么脑子的人搅黄了。

孙皓刚上台时还能保持住令主贤君的姿态,因为他当过亲爹孙和的辅臣爱屋及乌,给他封了高陵亭侯,升任中书仆射,长期兼任左国史。

虽然他是个partyboy,跟他祖父一样喜欢开宴会给手下人灌酒,但早期对韦昭还能保持着宽容优待,让他可以“以茶代酒”——对,这就是这个成语的由来。】

孙权:?

他还记得这个孙子是他吴国的亡国之君啊!

这么一个晦气的玩意,不要随随便便说像他啊!

孙权这是不知道孙皓最初被人评价为有长沙桓王之风,很像他亲哥甚至比他亲哥爱读书守法度。

要不然他能当场暴起表示说这些话的人全部都是瞎子,别让这种货色来玷污他(在孙权眼中)完美无缺的亲哥

【但等到韦昭几次三番忤逆他的心意,本性是个暴君的孙皓也就对他横眉冷对,日益疏远,最后将他下狱,斥责他为自己辩解的奏折写的不够用心有所污损,最后诛杀,将他的家属流放到了零陵郡,也就是现今的广西桂林,下场算得上凄惨。】

【当然,我们不管他后半部分的人生,只截止到他修吴书的时候。那时备受皇帝信任,作为孙权近臣的韦昭,他写下的关于曹魏方面的记载,真实程度也值得深思。】

作者有话要说

想分析曹嵩之死并且抨击曹老板屠城,结果话题直接偏到东吴——这就是吴国对于自己前面戏份不够的回击抢笔吗!

曹操,一款传统虎爸严父……

曹家夺嫡最根本的问题是曹操身上:因为曹昂才是他最认可的继承人,但是死在了他的前头。除了曹昂以外的几个儿子其实都不是他预期中最满意的继承人——就是不考虑实际能力的问题,大概就是那种,备用品永远都会被挑剔的心理。所以最合情合理是曹丕补上,但是他还是挑三拣四想看看别的可不可以卷过曹丕。

所以曹丕耿耿于怀本质上该怪曹操——但是曹操这种当爹的肯定不可能觉得自己有错的(。)他只会怪曹丕不行(望天)

这里他知道挑剔来挑剔去最后还是选曹丕,就不会再多做无用功了。

——孙权的二宫斗本质上和曹家夺嫡是同一个问题,孙登死后所有的儿子都不是他满意的对象。虽然立了孙和,但是实际上就是个短暂的替代品……

只不过曹丕最后熬出头了,孙和孙霸都不太行于是被孙权官方宣布出局销号,立了孙亮——代换一下,大概就是如果曹冲没死,曹操放弃曹丕曹植选曹冲这样吧。

怎么说呢,考虑到曹老板那句曹冲的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大幸——你和孙权真就精神父子呗……继承人配置都那么像的:一个早逝白月光长子,一个备胎继承人太子,一个和太子夺嫡的老四,一个在夺嫡中没被考虑的路人,一个天才神童幼子……(沉默)(目移)

孙权,一款真的很爱帮自己的爱臣们养孩子的贴心主公,人选包括了周瑜凌统诸葛瑾等……

真实的孩子王(锐评)感谢在2023-06-1016:08:48~2023-06-1122:20: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月神默、捶死妖鬼惊跳起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宰子yyds、Aimé10瓶;电子凤凰会梦到观音婢9瓶;Angel7瓶;户口就是脾气好、云华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本文网址:http://www.zwkan.com/lishijunshi/lishiguanyingcongjingdikaishi/13375143.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wap.zwk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