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看,看中文 > 历史军事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 57 章 【楚汉那些事】

第 57 章 【楚汉那些事】

推荐阅读: 金丝藤自爆穿越后,为始皇陛下搞基建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魔尊只想蹭蹭运气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嫁给铁哥们修仙家族重生后她以杀证道闲与仙人扫落花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天衍仙途人在古代,顺的不行嫁国舅龙岛上的男妈妈在狗血文里做老师[快穿]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长央修真界幼崽求生指南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刘季:说得好啊!

反正敌人手底下的人才,他当然是能拐一个算一个。

可是一想到这里头提到的两个人,韩信的出身地虽然知道了,陈平却还渺无音讯,刘季又觉得自己有点牙痒痒。

刘季:后世人你都告诉了我韩信在哪里,难道就不能顺便告诉我陈平在哪儿吗?

汉初三杰虽然好,这陈平听起来也很对他脾性的样子啊!

——你怎么这么吝啬呢。

【与陈平的待遇相较起来有差,这时其实算得上一句有利有弊:

陈平鸿门宴后还得继续以公卿身份侍奉项羽,直到项羽开始不信任他才决意脱身;而韩信却可以在其后不久,预备大封诸侯王的时候,潇洒平静地准备转身离去。

但他在正式跟从刘邦之前,还要静待着一件必须由刘邦自己争取完成的事情。

毕竟地理环境的劣势,在古代的条件下,想要强行靠人力扭转实在太难。而韩信在项羽麾下吃过的冷遇足够了,他没耐心去挑战地狱级别的操作。

——刘邦必须先从被封蜀王的困境中挣脱出来。】

“蜀?”

刘季皱眉。

他的出身到底局限住了他的眼界。哪怕有先前后人绘制的秦末地图可以参照,但那实在太简略了,粗糙到刘季一时之间没办法反应过来这个封地的险恶之处。

萧何也蹙眉,对着刘季向他望过来的眼神,谨慎地摇了摇头。

最后还是天幕揭的密。

【秦朝时期的巴蜀,虽然已经是经过了秦国一百多年以来的精心经营,兴修水利,整齐制度,富庶仅次于秦的关中腹地的天府之国。

可是它的地理位置条件,天然就使得它易于割据自守而难于扩张进取。

四面被高山环绕,西部是西藏高原,南部是云贵高原,东有巫山,北有岷山。想要出蜀,无非东走水路,北走山路,每一条都完全无愧于李白那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对外交通极不便利。

同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富庶的物产生活,又使得巴蜀人很容易就安逸于自足的生活。所谓“少不入川”,其背后暗指的就是对这里生活环境消磨人野心意志的担忧。

等到未来三国鼎立,蜀汉入川的时候,诸葛亮面对着当时蜀汉国弱兵弊的不利条件,依旧排除万难亦要坚持北伐。

其中固然是有要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持,以及王业不偏安,王业不肯偏安的呕心沥血,可同时也未尝不是出于对蜀地锁国磨人的忧惧。

毕竟,等到武侯仙逝,他那难以言说的忧虑也就逐步走向了现实。

他未来的继任者们,虽然仍然想要延续着北伐的态势,却也难抵蜀地内部世家的消极抵抗和作为统治者本人的刘禅日渐已然被消磨干净了意志。

两汉最后的余晖,终究只迎来了安乐公那句“此间乐,不思蜀”;再惊才艳艳的人物,也只能给汉朝拉上了结束的帷幕。】

【刘邦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势,一个不得不说上一句险恶的阳谋。】

后世人的语气是很轻松的,仿佛无意间带过的蜀汉,只是它信手拈来用以举例的剪影。言辞的重点依旧着落在蜀地对于刘邦的不利之处。

可皇帝陛下没心思理会他当年的波折。经历过一切的人物,眼神中能够倒映出的自然不是蜀地秀丽的风情,也没什么心情在乎那此前不曾听闻的名词,欣赏那后世文人的言辞。

他只是仰面看着,面容间带着些复杂的神色。

羽扇纶巾的谋士,年轻时还略有些随性地微微拱手,来不及真正作揖,就被面前已然显得有些心急的主公握住双手抱紧在胸前,长眉微挑,欣喜之色已然溢于言表。

君臣之义,鱼水之情;举国相托,古今盛轨。

他听见那后世子孙病重中的声音,对着已然涕泣不止的丞相,言辞中悲切竟然还能夹带着些微的温和: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是他们刘家人能说得出来的,掏心窝子一般真诚的发言吗?真的没有以退为进的手腕在吗?刘邦沉默着,可并不恍惚,只对上了榻上蜀汉之主的眼眸。

那双眼睛,有着没能兴复汉室的遗憾与悲痛,有天不假年半道崩殂的不甘与怨愿,有怅惘与迷茫,有痛苦与悲愤——复杂的情绪全然酝酿在这样的一双眼睛里,让人一眼望得见的苦楚。

但,那最后酿出的涩酒,在轻轻一眨眼之后,全部烟消云散。

最后只剩下希冀,全然纯粹的,期盼着的祈求。

他再一次握住文臣的手,

那文臣——诸葛亮接下了这份重任。

于是当画面又转,已然白发苍苍辨不出当年清俊朗然的丞相泼墨写着字字泣血般的出师表文,翻飞的文字宛如扑面而来般的生动,仿佛直要飞入他眼眸中的清晰。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刘邦闭上了眼。

他听见声声咳嗽,每一声都带着血液粘稠着的细碎水声。

他听见送葬时震天的哭声,仿佛满城的风雨都一齐落下,接近国殇的哀恸。

他听见陌生的人声,继而嘈杂着、喧闹着、哭泣着、嘶嚎着、狞笑着、舒朗着……

最后是带着点保留,带着点软柔,带着点颤抖的,男人的声音。

“——”

啊,确实。

汉高祖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那话语,确实太刺耳了。

周围的臣子朝他投来略带忧虑的目光,而刘邦却抽不出心神去回应他们。

他只是将方才所有的画面在脑中重温过一遍,沉默良久后才从肺腑深处叹出一口长气:

“是我刘家的好子孙,也是我大汉的好宰臣啊!”

“——此天之佑汉厚啊。”

他声音极低沉着。

【万幸的是,比起未来堪称屡屡碰壁的诸葛武侯来说,刘邦的情况要好上不少。

分封刘邦为蜀王,都成都领巴蜀的命令还没正式施行,风声走漏之后就成功惊动了张良。

此时的他,分明因为项羽诸侯国人各自归国的安排,不得不离开刘邦而回归韩国,但心里却依旧放心不下,更为刘邦将要得到这样的安排而深感忧虑。

安居一方,如果刘邦的志向不过如此,那么张良又何必多劝?但他是与刘邦心心相印的知己,自然可以懂得他内心的野心与渴望。

于是张良开始行动起来。】

刘季那原本因为前面出乎意料的发展而有些空白的大脑,此刻在张良的心迹与靠谱面前重又激活了。

刘季:子房——!还得是你啊!

他已经提前开始适应未来的自己在张良身边时常能够感受到的那种,只要有他在场就能莫名其妙出现的心安了。

【项羽是个不耐烦玩弄权术的军人,对于分封天下这般复杂的政治安排和势力平衡,除了情感上的好恶外他基本上没有什么判断的能力。

楚军中真正统筹规划这些方案的是范增,老谋深算的谋士,老早就看穿了刘邦一伙人的威胁。如此慢刀子割肉般的阳谋,十有八九也是出自其手。

那么直接走范增或是项羽的门路都是不行的。可是张良早年就与项氏来往,自然对于项家内部密切的亲缘依赖关系了如指掌:项羽面对范增交上来的方案,肯定得问问项氏族长项伯的意见。

而项伯?笑死,鸿门宴上他到底是哪边的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吧?

于是张良毫不犹豫地再次找到了项伯,将刘邦曾经赠给自己的黄金两千两,珍珠二十升悉数转赠给了对方,希望他能够关照一下刘邦,在领土的分封上有所变通。就算王巴蜀已然成为事实,那么能否将刘邦手下郦商现在掌控的汉中一并封给刘邦呢?

项伯爽快地答应了。一方面当然是张良的面子,而另一方面,刘邦鸿门宴之时愿意在他面前低头做小约为儿女亲家的姿态,也确实让他极为受用。

范增的话算个啥?他项伯才是项羽手下的二把手!你看看这项家谁说了算!】

【等到消息正式传出来的时候,刘邦整个人应该都是火气上头恨不得去和项羽火并的局面吧——秦王和汉王?这上下差异大得未免过于明显了!

可他到底不可能真的做出什么有力的抗争来,毕竟实力的对比太过残酷了。就连张良告诉他为他争取来了汉中,也不能真正让刘邦重新振作起来。

于是只能张良劝告完了上萧何,听完了他一番对于如何以汉中为王业根基,收拢巴蜀的物力人力成就大业的细细分析之后,刘邦毕竟是天授才能的政治家,很快收拾好了心思,抬头就是一句“好”。

汉王就汉王,只要不是绝望到被困在巴蜀,未来总会还有法子的。

——是啊,总会有法子的。

就算张良不得不和他依依惜别,但他临走前还不忘让刘邦烧毁栈道以方便积蓄力量,只要刘邦做到了东向,他相信张良早晚会来与他一道的。

就算没了张良,他的身边还有萧何,还有樊哙,还有夏侯婴,还有周勃……】

腰间配着长剑的青年人,眼神在周边这只算不上熟悉的部队中左右打量着。

他的面容还很年轻,可眼神却带着点凌然的锋利。

【以及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发现刘邦的局势成功变成了他可以接受的难度之后,终于姗姗来迟,背楚归汉的韩信。】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3-05-2222:43:09~2023-05-2321:56: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到处找头的奶歌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阿侃18瓶;素体10瓶;蔚蓝7瓶;墩墩啊5瓶;秦宇浮3瓶;琪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本文网址:http://www.zwkan.com/lishijunshi/lishiguanyingcongjingdikaishi/13188193.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wap.zwka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